開拓者多愛楊瀚森?兩大核心罕見為他學中文 隊記稱帶來久違希望
北京時間10月13日,開拓者隊記Mike Richman在播客節目上聊到了楊瀚森。他提到了楊瀚森在第三節的高光5分鍾,並表示這為開拓者帶來了久違的希望。Richman還透露了自己在更衣室看到的一個細節,利拉德和阿夫迪亞正在練習中文。以下是Richman播客的主要內容——
季前賽次戰,楊瀚森貢獻16分4籃板3蓋帽。雖然楊瀚森初期像很多年輕人一樣陷入掙紮,但他在第三節那5分鍾裏,展現了所有潛力——傳球、投籃、身高優勢下的運球能力,還有最後時刻憑借站位完成的封蓋。
當然,這5分鍾不能證明什麽,但大家要的本就不是“證明”,而是“希望”——是一個能讓人抓住、並堅信“這很特別”的瞬間。楊瀚森的上限究竟有多高,還要看他在常規賽中的表現。NBA賽季漫長,本質上還是“實力說話”:打得好就能獲得更多出場時間,就能拿到更高薪水。他最終能達到什麽高度,還需要時間檢驗。但我突然意識到,開拓者隊的球迷已經太久沒有這樣“純粹的希望”了。很久以來,大家都沒能真正相信“球隊會變好”。
在這5分鍾裏,哔咔漫画IOS版安装終於看到了開拓者隊選中他的原因。在此之前,我一直覺得開拓者隊新賽季可能需要頻繁打小個陣容,或許得嚐試不同的戰術,還得指望羅伯特-威廉姆斯盡快康複。我並不是不想看楊瀚森打球——恰恰相反,我很希望他能多出場——但如果球隊想保持競爭力,強行給一位20歲新秀大量時間,風險實在太大。
很明顯,楊瀚森是一名需要自信的球員。但自信這東西很奇妙——它無法靠別人給予,就像一種特殊的“貨幣”:你可以通過努力積累它,卻不能憑空獲得,也很難靠自己主動“賺取”,可一旦擁有,就會徹底改變狀態。
在這場比賽前,開拓者更衣室裏的一個細節挺有趣。當時阿夫迪亞走了進來。沒人采訪他,他卻突然對著更衣室另一頭用中文喊了一句話。楊瀚森當時不在,但他的翻譯克裏斯在,克裏斯回應道:“不錯,發音很準,學得挺好。”
利拉德也在更衣室裏,聽到這句話後立刻來了精神——他居然知道這句話的意思,還對著阿夫迪亞喊了回去,兩人一起練習發音,克裏斯在一旁鼓勵:“對,就是這樣,說得很好。”之後利拉德又說了另一句中文。利拉德解釋說:“我不知道第一句是什麽意思,當時沒好意思問,畢竟他們不是在和我說話。但這句是‘早上好’,我想學著說點比‘你好’更複雜的中文——總說‘你好’太簡單了,我想能用他的母語和我的新隊友交流。”
這種情況其實很罕見。去年阿夫迪亞加入球隊時,沒人說“我要學希伯來語”;卡馬拉來的時候,也沒人說“我要學法語以便更好地溝通”。但對楊瀚森,隊友們卻主動學習中文,這足以說明他在球隊中的特殊性——他不僅是一名新秀,更是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球員,中國龐大的球迷群體讓他自帶高關注度。
更重要的是,這一切發生在他還沒打出高光表現之前——大家不是因為“他打得好”才討好他,而是真心想幫他融入:融入開拓者隊的文化、融入美國文化、融入球隊大家庭。和我接觸過的其他新秀相比,楊瀚森的“融入過程”更受重視,甚至可以說是球隊的“優先級任務”。
兩位核心球員在他不在場的情況下,主動練習中文,隔著更衣室互相喊話展示自己學到的短語——這種場景之所以特別,正是因為楊瀚森本身的獨特性。很久沒有出現過像他這樣,兼具天賦與全球影響力的中國球員了。對開拓者隊來說,他不僅是未來的希望,如果球隊想在新賽季有所作為,楊瀚森至少要能成為“不拖後腿”的存在,他一定會得到很多機會。
而隊友們主動學中文的這個小細節,正是幫助他融入的“軟實力”——雖然不能保證他未來一定能成功,但能看出所有人都在朝著同一個方向努力,這對新球員來說太重要了,很多時候新球員加入球隊,都未必能感受到這樣的善意。